图为工人正在借助设备对小批量的模具进行加工。
“模具是工业之母”,是工业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的前提条件,小到手机、餐盒,大到飞机、汽车的生产都建立在优质模具的前提之下,可以说模具质量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。
如何确保模具高质量、高精度,是模具制造企业正竭力探索的问题。4月27日,记者来到贵阳经开区企业贵州海跃模具有限公司进行采访。
走进海跃模具公司的模具制造车间,工人有的在装配模具,有的在调试数控面板。不同类型的模具几乎摆满了整个车间,其中最大的模具重达3吨多,工人正在借助设备进行搬运。
“这个3吨重的模具如果靠传统的人工检测、加工来生产的话,效率非常低,质量也不稳定。”具有20多年模具制造从业经验的龙本茂厂长说,这几年客户对模具提出了更高要求,如果制造方式不改进,便跟不上客户的步伐。
为此,海跃模具从“硬实力”和“软实力”两方面着手,着力提升制造水平。在“硬实力”方面,海跃模具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,淘汰旧设备,确保加工精度。走进模具加工车间,七八台自动化设备正在给模具洗导肚孔,这个步骤完成后,工人还要和设备一起对模具零件尺寸、中心距、粗糙度等近10项指标进行检测,全部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。
“我们的检测精度要求很高,比如模具中心距尺寸,误差要控制在0.003毫米内才算合格,而这样的精度必须通过设备辅助才能完成,靠人工检测是难以达到的。”龙本茂以其中一家军工企业的模具为例介绍道,该模具从设计到出成品,步骤非常多,光是大步骤就有二三十个,每个步骤下面又有十来个工序,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检测,工序之多,靠普通设备来生产,效率非常低。目前,除了部分小批量的模具需要人工来辅助生产和检测外,海跃模具的大部分生产工序环节均靠数控设备来解决。
除了在设备上下功夫,海跃模具还从“软实力”上下功夫,不断升级信息系统,从源头上为模具质量打好基础。
“很多时候,客户给我们的仅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,连样本都没有,因此,从设计到产品出来,是从零开始的一个过程,尤其在研发环节,如果不借助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来辅助,效率会非常低。”海跃模具公司董事长陈立表告诉记者,在没有这些信息系统之前,是由人工设计、画图,需要反复试模,稍微有一点儿不合格便要修改图纸,造成资源浪费,增加研发成本。
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后,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系统里的“模流”分析软件,就可在系统上提前对模具进行模拟试验,杜绝模具生产后可能会出现的例如尺寸精度误差、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问题,不仅提升了工艺设计水平,提高模具研发效率,还降低了研发成本。
此外,为了确保“软实力”和“硬实力”两手硬,海跃模具还积极加大对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,进一步提升公司软实力。
“我们为贵州多家军工企业做模具配套,即便我们拥有军工质量标准体系,但如果质量不达标或者没按照时间交付,有很大可能会被企业列入黑名单。”陈立表认为,这几年公司的客户有增无减,这与公司“硬实力”和“软实力”的提升有很大关系。
目前,海跃模具公司正立足贵阳经开区,业务范围向全省辐射,共为贵阳、安顺、遵义等地区的3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模具配套。其中,经开区的工业企业便占了20余家,陈立表说,就近配套,这也是海跃模具2012年在经开区成立的原因,“经开区工业企业多,模具制造需要反复沟通很多细节,就近配套更方便沟通,提升研发效率,节省双方的成本。”
今年,由于受疫情影响,耽搁了一些时间,但公司的客户复工复产及时,海跃模具一季度的产值基本与往年持平。接下来,除了提升自身“软硬”实力外,海跃模具公司还将积极和经开区加强合作,共同促进海跃模具制造园区的提档升级,对园区生产、生活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,实现与园区其他企业更好地抱团发展。
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文/图
(全文转自贵阳日报,作者: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)
贵州海跃食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
联系电话 400-178-6668
企业邮箱 00000000@qq.com
企业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寨村
咨询热线
18275232346
关注微信公众号